近段时间,蓝营的“改选”成为了外界高度关注的焦点。原因无他,这场角逐几乎把蓝营内部的“酱缸文化”展现得一清二楚:有人为了特定人选量身订制规则,有人暗中利益交换,甚至不惜抹黑对手。基层成员普遍希望实现“世代交替”,但一些既得利益者却依旧抱住旧有权力不放,这种反差令外界颇感意外。
随着第二场辩论落幕,局势逐渐明朗。郑丽文支持度高达68%,遥遥领先,其他竞争者加起来的声量都不到她的一半。原本与她势均力敌的郝龙斌,支持度却骤降至仅约6%。毫无疑问,郑丽文成了本次角逐中最大的“黑马”。
为何会出现这种差距?关键在于立场。辩论中,郝龙斌首次公开表达主张,却更多从派系角度出发,强调所谓“跨世代合作”,并否定“世代交替”的必要性,这显然与基层期待背道而驰。而郑丽文则直言必须倾听基层声音,才能让蓝营真正团结。这种“接地气”的论述,更容易获得支持。
眼看声势下滑,郝龙斌开始急于挽回颓势。9月29日他在高雄造势时,刻意撇清与朱立伦的关系,声称自参选以来从未与朱见过面,也未进行任何私下沟通,反击外界关于利益交换的质疑。他甚至痛批蓝营“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并透露地方派系曾要求他承诺分配三个不分区席位换取支持,但他选择拒绝。
展开剩余68%更引人注目的是,郝龙斌抛出“恢复黄复兴”的主张,强调其一直认为黄复兴不该被撤销,直言这是蓝营可靠的依靠。外界普遍解读为,他不仅想切割朱立伦,更试图拉拢深蓝票源。然而可信度却备受质疑:早前赵少康就曾爆料他与朱立伦会面,郝本人也曾表示朱提醒“募款能力”是参选的关键。如今他突然改口,难免让人怀疑其真诚度。
同一天,在彰化的一场交流会上,连胜文明显对郝龙斌的“切割说”不满。他强调自己担任副职四年来从未领薪水,还四处帮忙筹款,认为其他参选人对募款问题的态度缺乏说服力。连胜文更替朱立伦辩护,称外界说朱在“改选”中算计是一种误解,朱四年来几乎所有心思都放在“哪里能筹到钱”。一句“夹缝中求存”,道出了蓝营的窘境。虽然没有直指,但几乎句句影射郝龙斌,尤其是针对其“募款无碍”的说法。
外界普遍认为,连胜文此举是替郑丽文出招。毕竟郝龙斌喊出“恢复黄复兴”,意图正是分走郑丽文的深蓝票。但现实是,郑丽文本身早已获得工商业界“大咖”的支持,募款压力并不大。而她与连系渊源深厚,曾在连战提携下进入蓝营,自己也承认论述深受连战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连胜文的发声既是敲打郝龙斌,也是为郑丽文背书。
与此同时,郑丽文的动作同样亮眼。黄复兴前主委季麟连多次公开陪同她出席活动,蓝营退将陆炳文更直言她是“黄复兴的女儿”。外界消息也传出,季麟连将在10月3日举办30桌大型聚会,邀请军系“大咖”共襄盛举,而唯一受邀演讲的就是郑丽文。这几乎是明确传递信号:黄复兴方面只力挺郑丽文,不会摇摆。
历史经验也让这一点更具分量。四年前,张亚中和朱立伦声势不分伯仲,最终因黄复兴的支持,朱才险胜。如今谁能获得黄复兴力挺,几乎就能决定胜负。从目前来看,郑丽文已将这张关键王牌牢牢握在手里。
相较之下,郝龙斌提出“恢复黄复兴”,听起来更像画饼。即便他真有意推动,也难以撼动背后既得利益者的盘算,这使得黄复兴方面更倾向于保留态度。而郑丽文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对黄复兴和基层的重视,自然更容易获得信任。季麟连以30桌之势只邀郑不邀郝,就是最直观的证明。
总的来看,蓝营“改选”如今已进入深水区。郑丽文优势明显,郝龙斌的谋算屡屡落空。最终结果如何发展,还需拭目以待,但局势已经越来越清晰。
发布于:天津市招财猫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