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0 日上午,梅山道教文化研究院创院院长、安化县道教协会创会会长黄法心道长,深圳华旭集团董事长文秋华先生,梅山文化研究专家、湖南城市学院教授易永卿博士一行,在湖南安化县梅王寨景区董事长宁大作先生陪同下赴梅王寨景区开展调研考察,并专程前往扶王山扶王殿遗址祭拜梅王扶汉阳,就扶王殿修复事宜展开深入研讨。
调研嘉宾合影
在梅王寨景区董事长宁大作先生引领下,考察团一行沿着一代伟人毛泽东学生时代到湖南调查考察走过的山间小径,一路攀登到扶王山顶。与扶王山主峰紧挨并列的另一座山头,就是千年扶王殿遗址。杂草掩映的石块垒砌墙垣与荒废的扶王殿屋基依稀可辨,殿前的古井千年来从未干涸,见证着岁月沧桑。黄法心道长带领调研团队行祭拜之礼,向这位梅山文化标志性人物表达敬意。“梅王扶汉阳‘扶危济困’的精神,是汉、苗、瑶族团结互助的象征,值得永远铭记。” 黄法心道长指出,扶王殿作为纪念梅王的重要载体,其修复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剩余70%扶王殿前的千年古井
调研中,易永卿博士详细介绍了梅王扶汉阳的历史功绩: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兵祸连绵,正逢扶汉阳避“罪”梅山,成为-梅山左甲首领,被称为扶王。马楚政权对梅山实行封锁政策,梅山峒民为了生存,在扶汉阳、顿汉凌率领下,多次进攻邵州、潭州等地,成功打破马楚政权的封锁。乾佑三年(公元 950年)冬,楚王马殷派司徒王仝围剿梅山,扶汉阳率梅山峒民迎战于司徒岭,并设伏在 “九关十八锁” 峡谷,大获全胜,毙敌无数,王仝自吻。此战后,梅山人民感念司徒王仝勇敢忠义,厚葬王仝,并将其殉难处命名为司徒岭。至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 年),翟守素大举围剿梅山,扶汉阳在扶王山设立指挥中心,率领梅山峒民英勇抵抗,战况十分惨烈,扶汉阳不幸中箭掉落山崖,半死牺牲。梅山人民传说扶王战死掉落山崖后,当即飞升天空而去,扶汉阳牺牲的地方也因此称为“飞尸崖”,当地民众为纪念扶王,将其驻军山峰命名为扶王山,修建扶王殿祭拜。扶汉阳关心梅山峒民生活疾苦,对孤寡老人实行“五养一”,即五户养一人,深得梅山人民拥挤和爱戴。扶汉阳去世后,梅山人民在各地修建扶扶王庙,纪念扶汉阳。安化县梅城镇一座“扶王庙”,庙联为:“扶危济困,王德民安”。大福坪扶王庙联为:“扶主以忠,自昔已股肱周陛;王臣之泽,至今犹霖雨苍生。”扶汉阳的故事在梅山各地广为流传,2008 年,“梅王传说” 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扶王山的扶王殿是最古老、最宏大的一处纪念扶王的殿宇,其遗址是承载古老神秘的梅山文化遗产的重要实物载体。
黄法心道长现场祭拜
针对扶王殿修复议题,黄法心道长结合梅山道教文化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提出设想:“修复应遵循‘保护原貌、传承文化’原则,既要保留遗址的历史痕迹,又要融入梅山文化元素,重现其文化内涵。” 文秋华先生表示,企业愿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发动更多企业参与为修复工作提供支持。三方就修复方案的学术支撑、资金保障、文化呈现等问题达成初步共识。
黄法心道长在总结时强调,扶王殿修复不仅是对历史遗址的保护,更是对梅山文化精神的传承。此次调研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未来将整合学界、宗教界与企业界力量,让梅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安化大福镇东山人宁大作先生是地道的梅山人,在扶王山下长大,身上流淌着梅山人的血脉,继承了梅山人狠劲、猛劲,吃得苦,霸得蛮,早年在深圳闯码头,成为当地及至安化著名的企业家,然后携带着数千万资产回到家乡,建设梅王寨生态旅游风景区,传播梅山文化和梅山精神,扶王山扶王殿遗址所在的梅王寨景区,正逐步成为梅山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平台,此次调研将推动景区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提升。
发布于:湖南省招财猫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